首页
搜索 搜索
聚焦

反催收是“救命稻草”,还是“致命毒药”?

2023-03-21 15:06:28 南方网


(资料图)

近期,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信用卡部接到一封监管转办投诉函:客户老陈(化名)称身患疾病,光大信用卡逾期5.1万元,望银行给予免息分期。

银行工作人员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联系客户。在通话过程中,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口音、谈吐有所疑义,调阅了客户办卡信息后,综合判断为三方代理投诉。为保障客户信息安全,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对方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及相关材料到银行面谈;对方不认可并以会升级投诉威胁,但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坚持下,最终客户同意到银行面谈。

老陈携带相关材料和第三方“朋友”到我行面谈。银行工作人员以保障客户信息安全为由隔绝了第三方,单独与老陈面谈。沟通过程中,老陈透露对于之前的投诉并不知情,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劝导下,最终老陈吐露真言,表示自己因患病需长期治疗,今年4月被单位强制要求提前退休后收入下降,看到信用卡逾期心里很着急,无意中从网上了解到一家叫“债减减”的中介公司可协助“债务重组”,于是联系了对方并在对方的诱导下缴纳了6000元的代理费用。

了解实情后,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客户,中介公司冒用客户身份以投诉手段与银行协商属非法行为,建议客户向对方追讨代理费。随后,客户与中介联系,对方对客户所提的退款要求不予理会。见此情况,银行工作人员与客户到分行就近派出所报案,通过派出所的介入使得中介最终退还了部分代理费。

针对老陈的情况,光大银行广州分行表示理解,并在友好协商下双方达成了最优还款方案。

根据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第七十条规定,在特殊情况下,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,发卡银行可以和持卡人平等协商,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。

如果通过非法“代理协商还款”,会让很多消费者陷入反催收的圈套。

业内人士指出,非法“代理协商还款”存在个人信息泄露以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,甚至蒙受经济损失;广大消费者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,通过正规途径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对此,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提醒消费者:要树立理性正确的消费观念,适度消费,量入为出,诚信履约,勿存侥幸心理。信用卡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,应第一时间与发卡银行联系,通过合规渠道进行反馈,切忌“贪图小利”、造成“因小失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