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聚焦

无影山弄影

2023-03-30 17:24:13 齐鲁壹点

无影山弄影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读《西游记》,我留意过书中对山的描写。那都是用韵文写的,给人千山一面之感。中国古典小说,一旦用起韵文来,难免犯随手抓取现成词句的毛病。读《夜航船》,书中着意提到的山东的两座山,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泰山,那是没有悬念的“大咖”,文宣王讲到它,多个皇帝封禅它。另一座山就有些出人意料,是华不注山,虽也进过古籍的,但毕竟在规模和高度上无法成为当仁不让的选项。个中原因,是它有特色吧,抑或是因为李白写过“兹山何峻秀,绿翠如芙蓉”的诗?

从前济南的山看得清楚,城区位于盆地,仰望周遭可咏“环滁皆山也”的名句,可辨山形山色的各个不同。此地多山,尤其济南之南,那里叫南部山区,绵延起伏,直连岱岳。现在城市扩大,有些小山已被遮蔽在城中,不复是当年老舍等人见识和描写的模样。从前自千佛山山腰北望,可见“齐烟九点”,九点者,九座山头也。如今千佛山上名为“齐烟九点”的牌坊犹在,而自此北望,只见高楼林立,不见山头簇簇了。典型的是齐烟九点之一的凤凰山,已被小区开发商“收拾”成精致过分的盆景。再就是这千佛山,也大有被群楼、道路侵吞、分割、包围之势。

无影山没进过史书典籍,也非齐烟九点之一。

查百度百科对无影山的介绍,简单而不准确。介绍称无影山不过是“无影山东路北段的高坡”而已。这是不识无影山真面貌的一种说法。

我在无影山地段学习、生活三十多年了。在我的眼里,无影山的确是座山。有山的风姿,有山的骨骼与筋脉;它又是独异的,不容混淆,也无法混淆。动物、植物、岩石、水流……这些通常组成山的元素,无影山都有,只是它没有令人仰望的孤拔,没有令人紧张的险峻。

在这块山地,有沟涧有水潭,水潭中蒲苇丛生,以往附近的人爱来这里洗澡、垂钓。更多的还是岩石,青色砂岩,质地粗粝。风雨阳光中,山岩的棱角风化,大都浑圆朴厚。大者,高可数米;小者,人力可举。榔槺纤巧,散散落落,偶有小小的聚集,也显得单薄潦草。如果它们全部黏合一起、连接一处,完全可以形成一座高的山峰、长的山梁。但是它们不,它们就这样散落着,各自承受日月之华,风雨之侵,各自袒露着高大或是矮小;它们无法形成整体的巨大的山影。

三十年前,我还在上学的时候,在一座教学楼的三楼,凭窗眺望数百米外的东北方,望见一处高岗及四周零星散布的黛色山岩。高岗之上,杂树稀疏错落,给一片蛮荒之地平添几分生机。待到秋天,这一带会生出团团簇簇的喇叭形的白花,我不知那是什么花,以后知道那是曼陀罗花的一种。它们太刺眼了,白得让人不自在,这种感觉大概与万木萧疏的秋天有关,也与我目睹的穆斯林的葬礼有关。这座高岗的南边是一个回族村庄,老去的人会被安葬在这片荒地。服丧人的白衣在窗外无声地飘动……

“不光有刺猬,还有野兔、黄鼬、蛇。”

我的同事老白告诉我。他相信一味中药可以治疗母亲的顽疾,这味中药会用到刺猬,便在晚上去那片荒地捕捉刺猬。有段时间,在他单身宿舍的阳台上,同时猬集着四五只肉球。他所说的那些动物,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一一见到了。那些动物是无影山区的产物,在此地的生活史该比我长多了。

近些年来,无影山上还生存着不少野狗、野猫。丰茂的植被,高低参差的地形为它们存身栖息提供了便利,居住在这里的业主们大都是动物保护主义者,自发地热心地为这些流浪儿提供食物、水,瓶瓶罐罐、小盆大碗。因此你看不到它们因营养不良的羸弱,甚至也看不出它们野地生存的邋遢和野性,它们的皮毛溜光水滑,温顺地与人和睦相处——它们是无影山的狗,无影山是它们的家。当有人牵着自家的宠物狗遛弯时,常常会有几只流浪狗悄无声息地追随着。遛狗的人也会顺便带来些饭菜或撒两把狗粮,投喂给这些追随者。宠物狗从不撕咬流浪狗,但会追逐猫和鼬,也会逗弄刺猬。

有时我想给每一条野狗取一个漂亮的名字,方便呼唤,呼唤占山为王的“自由主义者”。

在这块二百多亩的野地有走兽也不乏飞禽,喜鹊最多,雀巢扎在杨树上、槐树上、法桐上,也有乌鸦、鸽子、鹌鹑、水鸭、雨燕、猫头鹰、白头翁、金翅雀、冠胜……这里曾是它们的乐园,平静、安宁,完全是山林生活的悠然。这悠然常常被空气锤、挖掘机、推土机,以及人群的喧嚷打破。

二十年前,学校扩建,向东北方向征地,那范围正是我穿过窗外看到的高岗和野地。大多名山于林泉深处都会点缀几座传统式样的建筑,或寺观,或亭阁,无影山的建筑是筑在山之上的,非古典也不仿古。清华大学的设计师们因地制宜,因势造型,规划了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建筑与园景。教工公寓、教学楼群、图书馆、汽车博物馆等等陆续建成。公寓首先落成,我是第一批由筒子楼迁来新公寓的教工。除了三座公寓楼,四周还没有其他建筑,还是旷野。从我六楼的阳台可以看到庄稼地,玉米、芝麻、垄边稀落落的高粱。庄稼地里不时蹿出一两只野兔,竖着长耳,蹦蹦跳跳。那时的夜里,四周静极了,也暗极了,半夜读书,常听到野鸟的怪叫,声音放肆又不安。它们应该是无影山的“土著”,它们被人为的声音和光亮吵闹得心绪不宁吧?

新校园的建设历经数年。建成后的校园特色昭著。最大的特色是石头多,校园内一些路段是用凿成方块的石头铺就的,连校名都镌刻在石头上,安置在大门口。这些石头都是无影山的石头,不是昂贵的泰山石,它们有的原地未动,依然守着造化的安排,有的被机器挪动了位置或方向。另一个特色是校园有起伏、有曲线,有出乎意料的遮蔽和曲径通幽后的豁然,这种神采除了人工规划之功,更要感谢无影山原本地貌的赐福。那地势凹陷形成的积水潭,再行挖掘扩充之后,命名为“映山湖”。数十年来,水位有涨有落,却从未干涸,紧邻的教学楼、图书楼倒影在波光里。

在无影山地区,最大的水域是新七十二泉之一的无影潭,它大约有济南五龙潭的两倍大,有几年我是常去的,常去见些文朋诗友,交流写作和书法练习的体会,步月归来时,往往被人行道旁的蔷薇花留住脚步。我第一本散文集的研讨会是在湖边举行的,那时的潭水更鲜活流动。无影潭南,仅隔一条马路还有一潭,记得从前叫“浅水湾”的,如今定名为“小无影潭”,是游泳爱好者的乐园。还有些无名泉,如西苑小区里的一处,常年流淌,形成滋养鱼虾、蒲苇的水潭,居民们有了休憩散步的好去处。山不在高,有水就有灵气。即使山无倒影,有了水,那仍在风化着的山石似乎也朗润了,那些原有的野树:构、棘、榆、柳,那些后栽的樱花、石榴、桃树、杏树、柿树、刺槐、玉兰、海棠、青竹、蔷薇,还有居民们自种的无花果、香椿,也就丰盈且风致了。春华秋实,在春天赏心悦目,樱花季,我曾约来不少文朋诗友一同赏花畅谈;在秋天献出甘美的果实,石榴、柿子的种植数量大而集中,有点果园的规模,我多次感受过举手可摘的丰收喜悦。

因为无影山,校园不需要另造假山。原有的山包、高岗、凸起,稍加修正和植被的点缀,便可成就一处景点,这叫得天独厚;也因为这样,无影山的原始风貌恐怕只有在这所校园中,存留着了。——它们是无影山硕果仅存的一个片段、一个缩影。从这点来说,哪怕只有数米高,无影山仍旧拥有自己的身影!

在这块山地,挖掘地基困难极了。薄薄的土层之后,便是岩石。这是无影山的根吗?也许是。这根亦如地表的岩石,仍是榔槺纤巧、散散落落。碰上巨石,只得用火药点炮炸开。我注意到在我所居住的学校之外,在更大范围的无影山地区,挖掘地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,多少小区、多少高楼,都建筑在岩石之上。无影山托举着片片楼群,也托举着越来越宽阔的道路,越来越稠密的车辆,越来越延长的高架桥。看似你在柏油路上开车、行走,实则你正在山上运动。在没有修路的以往,那些漫长的岁月里,这块山地自然不会有熙来攘往的人流、车流,即便山边村庄里的人走在由岩石、蒿草、构棘组成的迷魂阵里也会晕头转向。圆滚滚的青色山石,没棱没角,长相差不多;这棵臭椿和那棵臭椿,长相也差不多。我的一位同事从小长在无影山地区,她说有次独自去山那边的亲戚家,抄山路走近道,结果遇到了“鬼打墙”,在同一个地方、同一块巨石、同一座坟头周围来回转悠,行将日落才走出山来,都吓哭了。多少年过去她叙述这段往事,还耸耸肩打了个冷战。我说,倘若日落之后仍不能走出来,岂不更加恐怖?但那时的无影山想必是要多一点野趣的,也多一点作为山的力度和魅惑。

其实宽泛一点去理解,一块岩石,不是也可以视作一座山么?或者说是一座山的雏形,一座山的起始和萌芽。就像从一片树叶,可以想见一株、一片树林。看到云南的石林,我以为哪一块石头,都可视为一座山;看到临沂那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奇石,它们是深埋于地下的山呀!那是更没有影子的山,不见阳光的山,然而它们仍旧是山。

我常想,即使连下多大的暴雨,即使北边不远处的黄河不幸决堤了,我所居住的地方仍会安然无恙,因为公寓楼占据了较高的一部分山体,我们就住在山上,我们有高度,有海拔,虽然并不显著。当我写完一副字落款时,常用“写于无影山之巅”的字句, 那是实话实说。

三十多年来,无影山一直在变化,人工的痕迹越来越浓密,跨越山区的高架桥已经高过山上任何一处凸起,栽培的花木已经比原有的野树更为繁茂,山边的村落里楼房替代了平房,无影山似乎被“淹没”得真不见踪影了,似乎仅仅是一个地名、一个站名,犹如“杆石桥”“八里桥”“五里牌坊”都已不见桥不见牌坊只是个方位。然而,在我的眼里这个山依旧存在,依旧有它独特的气质,依旧与我朝夕相处。在这里我没有沉醉,只有微酣;也谈不上我需要或是选择这样一座山,只好说天长日久我接受它了,我猜它也能接受我,这像是庸常的婚姻关系。一个伴,并最终成为一种回味。

有人把“无影山”改称、简称为“影山”,似乎“无”字不好听,其实大可不必,“无”即有,有生于无,先哲早就说过的。

壹点号张永的作品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